其实西方人早就想往印度那边搞投资,不是没有尝试过也不是近几年才开始的!
只不过有时候我只能说西方也好,印度也罢,都是乌合之众,合在一起除了搅屎真的很难有所作为!
西方最早转移到印度的是化工产业,早在1969年,美国化工巨头联合碳化物公司就看中了印度低廉的劳动力和市场潜力,在博帕尔北郊建立农药厂。
这个厂生产的是杀虫剂所需核心原料——异氰酸甲酯(MIC),正是二战中纳粹毒气室的致命化学剂,仅微量暴露即可导致失明或窒息。
这么危险的企业,让印度和美国人合在一起之后,就开始不当人了:
美国本土工厂配备完善冷却系统与隔离缓冲区,而博帕尔厂为节省成本,砍掉了关键安全设计,在印度直把厂开在了人口密集区,没人管根本没人管!
展开剩余79%1982年总公司安全报告警示61处高危缺陷(包括阀门腐蚀和应急系统缺失),管理层却无动于衷;此前已发生三次中毒事故,仍未整改
雇佣大量不懂英语的工人操作高危设备;事故当晚冷却装置被关闭(每天省30美元),手动警报器失效,安全监测仪读数早已失灵
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12月2日深夜,工人发现MIC储罐温度飙升但未及时处置。3日凌晨,毒气冲破安全阀!炸了!
居民在睡梦中因“肺部水淹”溺亡;逃生者眼球融化、气管溃烂;医院挤满窒息抽搐的伤者,尸体堆积成山。
前三天死亡逾8000人,最终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因后遗症陆续死亡,20万人永久残疾,百万居民健康受损。至今当地患癌率与儿童夭折率仍居印度之首!人间炼狱,惨不忍睹!
这事给了印度很大的警惕,加上几百年的殖民历史,印度默认西方都是来害他的,海外公司来,先宰一笔再说,管你是欧美还是中日!
这种情况,西方还敢转移产业到印度吗?
敢,资本只要利润他们什么都敢!
1. 美国安然公司(Enron)大博电厂项目由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卢比对美元贬值40%,电价按美元计价导致马邦电力局购电成本翻倍,最终无力支付
然后是印度政府违约:印度中央政府虽对购电协议提供反担保,但最终拒绝兑现承诺,导致资金链断裂
合同设计缺陷:电价按“成本加利润”原则调整,未考虑经济波动风险,最终电价达市场价4倍,引发政治抵制
后果:项目于2001年停摆,安然股价从90美元暴跌至不足1美元,同年12月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第二大破产公司
2.达美航空(Delta Air Lines)失败原因:本土价格战:印度本土航空公司通过低价策略挤压外资生存空间,达美航空因运营成本高企难以竞争。政策支持不足:印度政府对本土航空公司的补贴和航线分配倾斜,导致外资企业处于劣势地位。
结果:2001年被迫退出印度,累计亏损超2亿美元。
3.韩国白象电力(现韩国电力公社)失败原因:政府集体违约:项目建成后,印度五个邦政府以“购电成本过高”为由拒绝履行购电协议,导致资金链断裂;法律执行缺失:印度司法系统效率低下,企业耗时数年诉讼仍无法追回损失
结果:项目彻底烂尾,韩国企业损失超10亿美元。
即使到了近几年,印度的奇葩政策依然层出不穷!
2023年9月,印度政府向大众开出14亿美元的税款通知,指控大众利用拆分进口策略,将部分大众、斯柯达和奥迪汽车拆解为多个零部件,以此避开更高的整车关税
据路透社25日印度政府下令三星电子及其在印度的高管补缴6.01亿美元的税款和罚款,原因是三星电子逃避关键电信设备的进口关税,这占去了该公司去年在印度市场赚取的9.55亿美元利润的很大一部分。
这就是营商环境啊,我就问你,大众和三星在中国这么多年了,什么时候受过这种鸟气
换个角度你想想,一个国家各个地区语言都不通,各个地区掌权人也不一样,中央签的约到地方就违约,说白了联邦跟中央政府尿不到一块去,乱七八糟,朝令夕改,那就不足为奇了!
而我们政策上自不用说,还有我们全体上下近乎变态对学习的狂热,近乎疯狂的理工科崇拜,造就了一支数量与质量双顶的工程师团队,这是一切一切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
那么问题的答案呼之欲出,那就是老中能有今天从来不靠谁赏饭吃,机会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
发布于:上海市杨方配资-天津专业炒股配资网-专业配资炒股-专业炒股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